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

為什麼鱷魚會吃香蕉?

關於《我要吃小孩》這本書
文/蘇懿禎(台灣童書地圖版主)


(阿布拉教育文化2014年5月新書,即將上市!!)


【內容簡介】
每天早上,鱷魚媽媽都會摘很多好吃的香蕉給阿奇當早餐。
但是,有一天早上,阿奇什麼東西都不吃,他只想要吃小孩。 
鱷魚爸爸和鱷魚媽媽想盡各種辦法,準備了各式各樣好吃的東西要哄阿奇吃,
但是阿奇已經下定決心要吃小孩了……阿奇走到河邊,
恰巧看見一個毫無防備的小女孩,
這下子,阿奇終於可以吃到小孩了嗎?

【專家推薦】
遇見這本書之前,我就有這樣的疑問。在另一本我翻譯的橋樑書中,也出現了鱷魚吃香蕉的場景。之後,我也陸續看了三本鱷魚吃香蕉的繪本,讓我越來越感到不可思議。



查了一下,日本有個「熱川香蕉鱷魚園」,任天堂推出的遊戲中,出現了鱷魚搶奪香蕉的故事,甚至連人氣極高的海賊王漫畫裡也有頭上會長出香蕉的香蕉鱷魚。雖然我不懂鱷魚和香蕉到底是怎麼扯上關係的,但似乎在日本,鱷魚跟香蕉有著奇妙的關連。原本以為這是日本才有的現象,但《我要吃小孩》這本書的原文是法文,難道法國也有鱷魚會吃香蕉的觀念嗎?

顯然鱷魚搭配香蕉的組合,讓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。一開始,封面上看起來有一點邪惡(但真的只有一點)且意志堅定的小鱷魚,配上標題「我要吃小孩!」讓人不禁在心裡暗暗偷笑。翻開書頁後,一本正經的鱷魚媽媽百般勸誘小鱷魚吃香蕉的畫面,讓我大笑出聲。我想起我爸爸很愛吃香蕉,但是買太多吃不完,所以每天都逼著我幫他吃黑掉的爛香蕉;在那之後我就再也沒有主動吃過香蕉。來了日本之後,發現日本人好像很愛吃香蕉,小朋友可能每天會帶一根到學校吃,出門遠足也會帶香蕉,甚至好奇猴喬治的周邊商品還出了專門裝香蕉的小袋子。連不吃香蕉的我也忍不住誘惑,買了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派上用場的香蕉袋;重點是日本人都知道,臺灣的香蕉比較高級,價錢也比較貴。

觀察圖畫的背景,以及後來出現的小女孩,可以推斷這個故事場景應該是在非洲。稍微查了一下資料,非洲某些地方盛產香蕉,當地人不止把香蕉當水果,甚至幾乎以香蕉當主食,有非常多的料理方法。如果有不同的料理方式,或許比較不會膩,但是看來書中的鱷魚家庭應該是直接生吃,如果真是這樣,小鱷魚阿奇對香蕉膩了,想吃個小孩也不為過。

但問題來了,鱷魚爸媽苦口相勸,希望小鱷魚打消吃小孩的念頭,既然爸媽都不吃小孩,阿奇吃小孩的念頭是打哪來的?在我們的認知裡,鱷魚吃人或吃小孩是理所當然的,反倒是鱷魚爸媽(大人)出現了違反常理的反應,大人強迫小孩做不合常理的事情之故事情節,產生了反差的幽默。

再來看看鱷魚爸媽。一開始看到鱷魚媽媽叫阿奇吃香蕉時,我以為這是吃素的鱷魚家庭。但是,鱷魚爸爸為了阻止兒子吃小孩的念頭,去鎮上扛了一條跟卡車一樣大的香腸,代表他們不是吃素的鱷魚;沒想到接下來還出現了美味的巧克力蛋糕!這下更有趣了,根據書中的資訊,這個鱷魚家庭平時以香蕉為主食,住在靠近河邊的郊區,但是偶而可以到鎮上去買香腸或是蛋糕(做蛋糕的原料)。在某些動物擬人化的故事中,主角平常是吃跟人類一樣的食物,但在某些時刻還是會露出本性,製造故事的高潮;像Jan Fearnley 《Mr. Wolf’s Pancakes》一書中的可憐大野狼,只是想做煎餅卻沒有人願意幫忙他,好不容易做好煎餅,還被迫分給其他動物吃,從來沒看過這麼窩囊的大野狼,好險作者最後來個大翻盤,幫大野狼出了一口氣。

另一種則是像《意想不到的晚餐》(阿布拉教育文化出版) 一書中,不請自來的大野狼,竟然對著母雞說:「我從來沒吃過蛋糕。我只吃剛烤好的母雞,再配上新鮮的奶油、一點馬鈴薯和香芹。」雖擬人化,但還是保有天性的角色,帶出故事緊張的氣氛。

而在《我要吃小孩》這本書中,則是混合了兩種類型,鱷魚爸媽完全擬人化,吃人類的食物,但小鱷魚內心深處還藏著野性的慾望──想吃小孩!看到最後讓我不禁開始懷疑起來:「鱷魚的主食到底是什麼?」曾經看過一個健康食品的廣告台詞:「為什麼花豹只吃肉不會營養不均衡呢?」這句話讓我思考了很久。生物真的很奇妙,在這之前,我從沒想過這類的問題,是不是只有人類及被人類飼養的動物才會營養不均衡呢?

阿奇在吃小孩的計畫失敗後,氣沖沖的跑回家,準備大吃香蕉,因為他想趕快長大變壯,才能實現他吃小孩的願望。在把香蕉當主食,偶而補充香腸等肉類、蛋糕等澱粉醣類的狀態下,希望阿奇能夠在營養均衡的狀態下趕快長大。

講了這麼多,讓我們回到標題吧,你覺得鱷魚為什麼吃香蕉呢?

【作繪者簡介】
文/希薇安‧東尼歐(Sylviane Donnio)
第一次寫童書是在她八歲的時候,寫了大約十行左右,決定長大之後再繼續寫。長大後她在幾個政府機關工作,現在是三個小孩的媽媽。她完成了小時候的決定,寫完了一本書。這是她的第一本作品。

圖/多蘿特‧蒙弗列特(Dorothee de Monfreid)
1973年出生於巴黎,她的幼稚園生活總是這樣開始的:
1.想像一些文章或句子。  2.然後仔細的寫在方格紙上。  3.用色鉛筆著色。
幼時的生活經驗,深深的影響了她的個性。在那之後,她便一直追求著創作所帶來的興奮感。11歲的時候,創作了「說話的鳥」,配上手繪插圖出版。她的筆記本裡,總是充滿奇怪又富有想像力的故事。

【譯者簡介】
蘇懿禎
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畢業,日本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,目前為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博士候選人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